友金所 | 2015-12-23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线上理财日益成为消费者的首选。12月22日,国内首份《互联网金融消费白皮书》正式发布,用大数据分析结果映射消费者行为习惯。
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3季度,即使以最为狭窄的个人投资理财口径来衡量互联网金融消费,其中的网销货币基金规模超过万亿元,其它网销基金、网上炒股规模保守估算远超5万亿,网贷投资余额超过3000亿元,网销保险累计接近3000亿元,众筹(包括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累计支持规模在50~80亿元之间。行业涉及的消费者估算在3亿人左右。
据悉,家庭收入成影响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主要因素,家庭收入越高往往在理财资金上分配较多。但无论年收入是低于5万,抑或高达50万以上,选择货币基金的投资人比例均超过30%,而网贷行业凭借其高息收益率仍然获得近20%投资者的青睐。从余额宝开启全民理财风暴后,网贷行业不甘示弱,在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逐渐跌破大众预期时,网贷行业以平均收益10%的高收益吸引着投资者。
居民对互联网金融消费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是对投资理财的意愿加大,另一方面是对超前消费意识的改变。但无论是何种理财选择,投资者更关注理财产品的操作、周期及安全。互联网理财具有的操作简便、周期灵活等特性,很好的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于资金使用的要求,并迅速得到市场反馈,进而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根据白皮书调研结果,参与互联网理财的人群从学历、职位、年龄三方面划分,也存在显著差异。以学历划分,曾进行过线上线下理财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投资者占比达到86%;从理财获益来看,投资收益超过16%以上的用户中,企业高管高达15%,而中层人员和普通职员比例仅为4%和3%,显示出职位高低与投资收益成显著正相关。一般职员属于赚钱最少赔钱最多,高管赚钱多赔钱少,中层管理人员收益在5%—10%的占比最高。
互联网理财改变着传统的理财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理财渠道,同时促进传统金融的变革。在金融改革的大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应调整步伐紧跟市场变化,互联网金融平台未来的发展需着眼于优化顺畅、安全的使用体验,同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背景提供智能化、有针对性的资产配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