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08-0986(工作日9:00-18:00)

场景、科技助力互联网金融进入新金融时代

综合   |   2018-01-12


从“追逐流量”“野蛮生长”到“拥抱科技”“合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走过十年。在这场浪潮中,涌现出一些对金融业具有实质意义、健康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将在常态化的强监管下,风险外溢的互金企业将逐渐转型或出清,而具有科技实力并切实融入到业务流程和场景中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将拥有竞争优势。

“互联网+金融+产业”等新模式逐渐成熟

过去几年,“结构调整”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基调。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同时会议指出,要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精准脱贫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小企业对普惠金融的需求强烈,但长期以来,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现有金融机构体系的不健全,造成的金融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且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级别较低、固定资产等抵押品担保品较少、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导致其很难从传统金融获得融资且融资数额也很难满足需求。

互联网金融浪潮中,“互联网+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银行”等新模式,在探索中逐渐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具备实体基因的金融机构,将产业与金融结合驱动新金融机构创新性发展,对于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服务实体经济意义重大。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供应链金融便是在这一环境中获得健康发展。

用户进入新时代

2016年中国央行征信库收录自然人达到9.1亿人,收录实际信贷人数4.2亿。连续四年保持信贷人数增速3倍于征信人口。

从个人业务来看,与以往认为只有急需用钱时才想要信贷服务不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服务下沉,原先晦涩难懂的金融服务也正逐渐转化为易于理解、操作便捷。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意识到,信贷将是个人财富管理重要的一个环节。

信贷在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实现金融普惠的重要推动力。但因其具有小额分散的特点,风险控制能力更显重要。

同时也应注意,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关于家庭部门的债务杠杆率,从全球比较来讲,中国还不算高,但是最近几年增长很快。这个快的程度,不是说现在就要去杠杆,而是说增长的过程要注意质量,要使增量部分保持稳健,同时又是高质量的。



上一篇下一篇<返回

手机APP友金所APPApp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在线客服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