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金所 | 2017-08-09
文:我为什么坚持做普惠金融
作者:李昌国
最近,一家网贷平台宣布3年内清盘网贷业务的消息成了互金行业的热点话题,有人就此说,网贷行业是否穷途末路了?
对于这样简单而粗暴的质疑和判断,我感到一些担忧。
相信许多其他优秀的网贷平台与我们一样,都深刻地明白,网贷作为新金融的重要成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旺盛的生命力,行业也需要为培养用户的信心付出大家共同的努力。
没有逻辑支撑的观点言论,无疑只会干扰甚至伤害用户对这个行业的认知。
这家走“大标模式”的平台其退出对网贷行业意味着什么?行业未来又会如何发展?对此,我想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网贷平台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立足在普惠金融
“大单模式”违背的不仅是监管政策的明文规定,也违背了政策背后所倡导的“普惠金融”理念。
中国银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也发布征求意见稿,都在希望网贷控制借款额度,也在极力引导网络借贷立足普惠金融。
传统金融体制中,中大型企业、公务员等优质人群其实完全不缺乏为他们服务的银行机构,但小老板、小白领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得解决。
网贷行业之所以能够兴起,在于这些平台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力量,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并降低成本,打破传统金融体制的一些局限,让金融惠及普罗大众。
如果网贷平台的服务对象不是“普罗大众”,转而是传统金融机构原本就在“抢着要”的客群,显然是脱离了普惠金融的要求,那它存在的社会价值又有多大呢?
友金所从2014年7月成立开始,就定位于为小老板、小白领做“小额分散”的普惠金融,而且始终专注于此,从未有过偏离。
我们100%的借款人都是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普通工薪阶层,这缓解了部分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他们创造价值。
做普惠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与经验是首要因素
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之后,就该想清楚自己能不能做好。
金融的本质是做好风险管理,普惠金融也不例外。
只有具备相应的风控能力作为基础,才能开展相应的业务,否则盈利难、做不下去、需要转型都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风控过程既要控制不良和逾期在合理范围内,保证效果;同时又要控制成本,不至于让平台盈利困难,这其实对平台的实力和经验是个非常巨大的考验。
友金所业务一直聚焦在普惠金融,也正是因为团队掌握着相适应的风控技术。
友金所核心管理团队均来自于平安银行总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核心团队,包括产品、风控、营销、运营、系统等各模块的人员。
截至目前,友金所核心管理团队已经经过8年时间操作了近1000亿元、60多万户小老板、小白领贷款,自主研发使用集评分卡、决策引擎、智能信贷工厂于一体的 千亿云贷技术,并持续进行迭代优化。
网贷行业持续分化,应鼓励理性退出
据研究机构的数据,目前全国网贷平台数量超过2000家。
我们认为,这其中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平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它们缺乏风控技术和经验,一心想趁着行业发展初期缺乏监管和竞争格局不明显时攫取暴利。
这类型的平台甚至都是各地金融办等监管机构未曾接触或覆盖的,仍游离在监管之外。当它们卷款跑路、倒闭时,让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也让行业信誉受到波及。
网贷行业2000多家平台,未来必将经历许多平台不断退出、转型的过程,这种趋势不可改变。
但我们仍然希望,无论平台是出于什么原因必须退出这个行业,一定要理性地退出,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人、借款人的利益。